麻花星空mV视频

東莞生物医药沃土漸育 形成人才項目“虹吸”效應

发布时间:2019-01-18 08:59:13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image.png

■石龍眾生藥業研發中心,工作人員在實驗室研發新藥 記者 鄭志波 攝

  编者按: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歷史机遇前,东莞正在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去年6月发布的《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明确,东莞将发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在此背景下,天安数码城集团贵础叠滨贰产业研究中心推出《新兴产业观察》系列报道,关注东莞新兴产业动态,关心产业背后的故事,观察产业未来可能。

  1月12日,位于石龙的广东眾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眾生药业”)甲型流感一类创新药窜厂笔1273的滨滨期临床试验举行方案讨论会。目前,该项目滨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形成报告。

  在此之前,距离石龙约30公里的松山湖,叁生制药集团投资12.5亿元打造的松山湖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正式奠基。该项目建成后将有12个成型产物在这里进行研发生产,其中7个為国家一类新药,包括单抗、生物制品以及一些化学药品。

  這是東莞生物医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東莞出臺多項政策,有力推動了生物医药行業的長足發展。截至目前,東莞已經匯集了東陽光藥業、眾生藥業、三生制藥、上海醫藥等超過300家生物技術企業。2018年發布的《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搶抓全球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發展浪潮,推動國內外大型生物研究機構和企業在東莞發展,突出前沿性、原創性技術創新,著力突破創新藥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領域,壯大大健康產業集群。

  當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下,制造業立市的東莞如何讓生物医药行業這一具有知識技術密集、成長潛力大等特點的朝陽行業駛入發展的“快速通道”?FABIE產業研究中心近日訪談多位生物医药行業的企業家,帶您一同探討生物医药行業的發展前景。

  政策助推

  生物医药行業集聚效應初成

  1月12日,位于石龙的眾生药业甲型流感一类创新药窜厂笔1273的滨滨期临床试验举行方案讨论会。目前,该项目滨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形成报告。

  在此之前,距離石龍約30公里的松山湖迎來一個新的生物医药項目。三生制藥集團投資12.5億元打造的松山湖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正式奠基。該項目將打造成集研發和產業化、倉儲、物流以及銷售南方基地,項目建成后將有12個成型產品在這里進行研發生產,其中7個為國家一類新藥,包括單抗、生物制品以及一些化學藥品。該項目的奠基啟動將對松山湖生物医药行業的集聚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不僅如此,廣藥集團、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等紛紛投入巨資,在松山湖建立創新醫藥及醫療技術轉化中心或總部基地……近年來,以制造業立市的東莞正在和生物医药行業產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接納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這個聯系上自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下到以松山湖為主的眾多藥企的進駐,東莞“生物医药”的名片漸漸擦亮。

  截至目前,東莞已經匯集了東陽光藥業、眾生藥業、三生制藥、上海醫藥等超過300家生物技術企業,有13家企業被評為2017年度質量信用A類医疗器械生產企業。生物與西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東莞還有多個醫藥產品獲得了國家GMP認證、歐盟GMP認證以及美國FDA認證,逐步走上國際市場。

  在去年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暨第四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濟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表示,東莞在生物医药、AI、干細胞方面具有產業優勢,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已然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

  多点布局

  生物医药行業蓄勢待發

  生物医药產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資源環境好、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但生物医药行業同樣具有資金投入巨大,且研發周期長等難題。

  湯曉東曾在美國工作多年,對創新藥的研發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其公司東莞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腫瘤及代謝領域藥物的研發。湯曉東之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于一般的制造業,尤其是創新藥方面,需要時間和資金的支持,往往耗時多年才可能見到成效。”

  東莞走了一條“捷徑”,重點引進了一些項目相對成熟的生物医药企業,在短期內取得不俗的成績。

  “2018年红珊瑚药业营收增长17%。”红珊瑚药业董事长王中岳表示,公司所生产的补血药品具有保健作用,在整体大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这个成绩还算不错。

  红珊瑚药业2014年进入东莞,2016年正式投产,拥有一批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高中级科技人员。目前,该公司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品种5个,年生产硬胶囊剂10亿粒,片剂5亿片,颗粒剂1.5亿袋。

  “去年的增幅接近20%。”东莞市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加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主要是做人体疾病检测方面的技术输出,為高校和研究所提供服务。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只有引進,沒有培育,也無法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事實上,近年來,東莞生物医药行業的产业服务體系已逐漸形成。2009年以來,東莞在生物技術、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方面共引進省級創新科研團隊9項,市級創新科研團隊7項。同時,一批生技教學和科研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等也先后落戶。

  松山湖国际精準医学园去年6月啟动,由松山湖与科特勒咨询集团及德国医谷合作共建,其定位是打造尖端医疗技术和精準医学产业转化创新中心,这是我市在该领域的首个产业孵化园。

  去年7月底,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暨博奧晶典東莞研發中心揭牌。其對提升東莞乃至華南地區生物医药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和生物医药產業的升級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龍頭企業帶動、平臺搭建、資金支持、政府扶持,東莞生物医药行業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無論是從近年來接連引進的大型項目來看,還是從創新科研團隊,整體的醫藥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來看,都具有了多點開花、蓄勢待發的強大動能。

  完善产业配套

  形成人才“虹吸”效应

  當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下,灣區內9大城市之間的生產要素流動勢必加快,東莞的生物医药行業同樣迎來一個新的機遇。

  近日,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四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頻頻提起的一個詞是“人才”。“我們人力资源的壓力很大,全國到處去招人。”陳四向略顯無奈地說。

  “人才”同样成為诸多公司家不约而同提起的一个话题。“东莞是以制造业為主的城市,在人才的招聘上还需加大力度。”博奥木华基因副总裁糜庆丰表示。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之間,東莞相對于廣州、深圳,在人才、生物医药的資源利用上,還需加強。”倪加加直言。

  “東莞應建立CMO平臺,推動生物医药企業的集聚,為東莞的發展提供新動能。”王中岳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據介紹,CMO為藥品合同生產組織(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是一種新興的外包服務模式,主要接受制藥公司的委托,為其提供生產工藝的開發和改進服務以及臨床試驗藥物和商業化銷售藥物所用中間體、原料藥、制劑的生產供應服務。

  “相信這一平臺的建立,將有助于加速生物医药行業在東莞的匯聚,形成對人才的‘虹吸’效應,快速完善生物医药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王中岳表示,目前國內上海、北京及長三角地區均有建立或正在建立這一平臺,搶抓機遇。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潘集陽表示,廣州和深圳都有在生物医药行業的先進經驗,值得東莞加強學習。此外,東莞不但要大力引進人才,尤其是海外的高科技人才,更要為留住人才培植沃土。

  “這個沃土包括研發、中試、產業化等上下游的配套、整體營商環境的優化,以及人才施展抱負的舞臺。”潘集陽說。(記者 張華橋)

  来源:东莞时间网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条: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牵手东莞理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下一条:喜讯!叁生制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松山湖开工,未来将打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