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產業大廈--松湖药港產業園工程效果圖 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注冊制對我們這類高端医疗器械研發制造企業更加有利,作為國內細分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正在穩步推動上市進程中。”在松山湖高新區中小科技企業創業園,廣東博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邁醫療”)董事長李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同在松山湖高新區,包括上市莞企東陽光藥的下屬機構東陽光研究院以及另外一家生物医药企業同樣正在籌備上市事宜。
自2009年東莞首次明確提出了要培育生物產業,在2012年市政府設立“東莞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以來,10年集聚發展,東莞生物医药產業進入上市通道。
“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体系,在东莞发展大健康产业未来可期、大有可為。”东莞市政府主要领导在10月19日举办的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上表示。
新动向
三家生物医药產業企業籌備上市
2012年,李斌在考察了国内的多个国家高新区后,选择带着创业团队和项目落户到松山湖高新区,创立了博迈医疗。
作為當時唯一參賽的医疗器械產業項目,李斌的團隊在2013年的首屆“贏在東莞”創新創業大賽中,戰勝眾多機器人、通信電子、高端制造等東莞傳統優勢項目,脫穎而出,獲得特等獎。“希望通過博邁醫療在此次大賽的脫穎而出,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醫療企業和項目來到東莞,讓東莞不再是高端医疗器械產業的荒漠。”李斌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談道。
創業三年后,博邁醫療的首個心血管介入產品完成了研發和海外注冊,進入國際市場接受挑戰。在之后短短的5年時間里,博邁醫療已研發推出了十多個系列產品,涵蓋了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和血管通路等多個領域;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和全球獨家創新產品。這些高端医疗器械,已遠銷包括歐美日等醫療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內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多個國家已實現了兩位數級的市場占有率,打破了國際巨頭的優勢技術壁壘和國際市場壟斷。
同樣,作為具有行業創新和先進技術的博邁產品,在回到國內市場短短幾年里,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實現了從零到在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中名列前茅的飛躍。“未來希望我們能助力國產產業發展,快速實現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領域里的眾多高端医疗器械產品的進口替代。”李斌表示。
“在血管介入高值耗材领域,我们公司算是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李斌不无自豪地说,这得益于公司自创立之初就以全球视野研究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战略部署,以及在产物技术创新上的长期连续的投入。
据介绍,截至目前,博迈医疗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下,仍取得了同比超过80%的高速增长,并成功完成了多项产业布局,啟动了多个重大研发项目,為公司的长期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冊制上市對我們這類高端医疗器械研發制造企業更加有利,我們作為國內細分產業的龍頭企業,公司正在穩步推動上市進程。”李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8月,在松山湖生物技术公司座谈会上,上市莞企东阳光药同样放出上市其下属研究院的消息--东阳光药正在筹备东阳光研究院整体上市,目前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上市目标為科创板。
也是在本次座談會上,另外一家在業界細分領域頗具知名度的生物医药企業也透露正在籌備上市事宜。
未來,隨著這幾家公司上市籌備事宜的接續推進,東莞上市企業軍團將再添“新軍”,東莞生物医药產業將在原有的眾生藥業、東陽光藥、盈康生命等基礎上,增加至6家。
此外,东阳光药在东莞的布局同样开始落地。记者在本次会议上获悉,东阳光药投资10亿元的工厂目前已完工,未来将重点布局生物药的生产。
溯因由
人才、资本成公司快速发展关键因素
人才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博迈医疗的飞速发展,迈入上市通道的进阶路径,还是东阳光药研究院整体上市路径,都离不开人才的集聚。
依托上市公司东阳光药的雄厚背景,东阳光研究院集聚了大批专业人才。记者近日从该研究院官网获悉,在人才储备方面,成立于2005年的东阳光研究院,目前拥有40多名外籍和海归专家,100余名博士,1200余名硕士,共有2100余名研发人员。更具持续发展潜能的是,目前该研究院拥有30余名国际级的化学结构创造师,药物化学能力一流,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海内精英主导、海归专家指导、海外顾问引导”的研发模式。
在整体研发方面,东阳光药今年在东莞发展势头更為迅猛。“今年上半年以药物研发為主,多种药物获批,欧美认证药剂40多种,这些药剂均在松山湖工厂生产。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丙型肝炎新药研制成功,目前正在走申请审批流程。”东阳光药业研究院院长唐新发表示。
此外,作為高技術含量的行業,加大研發投入成為東莞多家生物医药企業的共同舉措。記者從博邁醫療獲悉,博邁醫療建立有廣東省血管介入治療和医疗器械工程技術中心、東莞市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正在研發中的項目有十幾項,與國內外的知名院校和專家也有多個高端研發項目在推動實施中。
多家莞企表示,未來投入研發資金比例將會提升。當前,紅珊瑚正在和一些大專院校進行合作,同時啟動新增再生医学的項目和基因藥中間體項目研究。
建平臺
多點布局,厚植生物医药產業“沃土”
生物医药產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資源環境好、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但生物医药行業同樣具有資金投入巨大,且研發周期長等難題。
10年集聚發展,一次性三家企業籌備上市,絕非偶然。東莞布局生物医药行業實現從0到1的突破,走了一條“捷徑”--重點引進項目相對成熟、高成長型的生物医药企業。
据松山湖管委会招商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底,松山湖两岸生技基地聚集了超过400家生物技术公司。包括国内创新药龙头东阳光药、生物制药领军公司叁生制药、国内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供应商菲鹏生物、国内顿搁(数字化齿射线影像系统)行业标準的起草与制定单位安健科技、全球先心封堵器系列产物的第二大供应商先健科技、全球义齿加工行业最大的公司现代牙科、国内高压造影行业的领军公司安特高科、国内彩超设备领军公司开立医疗等一批独具创新特色和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只有引進,沒有培育,也無法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事實上,近年來,東莞生物医药行業的产业服务體系已逐漸形成。2009年以來,東莞在生物技術、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方面共引進省級創新科研團隊項目9項,市級創新科研團隊項目7項。同時,一批生技教學和科研機構、公共服務平臺等也先后落戶。
2018年7月底,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暨博奧晶典東莞研發中心揭牌。其對提升東莞乃至華南地區生物医药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和生物医药產業的升級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東莞還建立了省医疗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東莞分中心、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動物實驗基地、藥物全分析平臺等7大公共技術平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東莞聞名世界的制造業基礎也成為發展医疗器械行業的一大助力。
東莞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濤認為,公司在運營基地的過程中,一大批生物企業,特別是医疗器械類企業選擇落戶東莞,就是看中了東莞完備的產業制造鏈。東莞完善的電子制造產業鏈體系與生物產業結合,最容易嫁接出医疗器械產品。東莞市141家医疗器械生產企業中,有50家從電子制造轉向醫療產品發展,前景發展良好。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及便捷的原材料供應成為東莞發展医疗器械產業的產業基礎和特殊優勢。
平臺加速構建,雄厚的制造業基礎,為東莞生物医药行業的發展逐漸厚植了“沃土”,具有了多點開花、蓄勢待發的強大動能。
■莞臺生物技術合作育成中心 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向未来
多家龍頭企業布局,生物医药產業大有可為
近年來,東莞生物医药產業的發展仍在快速推進,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去年3月,東坑鎮2019年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暨重點項目動工儀式舉行。海王集團投資110億元在東坑打造高端醫藥制造基地,預計年產值250億元。
同在去年3月,步长制药投资50亿元在东莞打造国际健康产业城,打造步长华南总部经济中心和国际总部基地。步长集团是一家集医药研究、生产、销售和诊疗服务、教育、网络為一体的大型民营高科技公司。
去年9月,正中集团投资83亿元在滨海湾新区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综合体。
正中醫藥多年致力于成為中國生物医药產業標桿,目前在生物工程制藥領域形成了較強的實力和競爭優勢。迄今為止,正中醫藥研發的產品已銷往30多個國家,未來將重點研究“肝病、腎病、腫瘤、兒科”。
華潤將在道滘鎮打造大健康特色小鎮項目,以及投資15.5億元的貴豐聯盟藥業項目……10年,從無到有,到多家企業紛至沓來,紛紛落地,產業逐步集聚,讓全程見證東莞生物医药產業發展的宋濤感慨萬千。
目光回溯到2010年前后,彼時,東莞正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生物医药產業作為東莞邁上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布局被提出。
就在李斌帶領團隊來到東莞創業的2012年,對東莞生物医药產業的發展極具影響力的東莞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成立,作為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重大項目集聚區、生物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核心示范區、生物技術对外合作重大平臺,支持東莞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隨后,國有獨資的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平臺去進行市場化綜合運營,由此在松山湖真正拉開生物医药產業在東莞的發展。
“当时,整个东莞市生物产业基础非常薄弱,政策、人才、科研平臺等都缺乏。”作為松山湖生物产业的“引路人”,宋涛回首当初开展工作的困境如是表述。
從零起步,建團隊、做規劃、搭架構;從全球招商,到建公共平臺、完善產業鏈配套、做产业服务,并積極推動政府出臺產業政策和資金支持……一路砥礪前行,從無到有、從有到漸漸完善,東莞生物医药產業“沃土”漸豐,在業界的影響力逐步擴大。
10月1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举行。
“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体系,在东莞发展大健康产业未来可期、大有可為。”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致辞表示,东莞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了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等园区,建立了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生物产业公共平臺,集聚了东阳光、眾生制药等优质公司。两个月前,国内首臺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在莞成功研制,為我国癌癥治疗带来重大技术革新。
這是東莞釋放出包括生物医药產業在內的大健康產業的最新信號,為東莞生物医药產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作為公司“掌舵人”,宋濤對東莞未來生物產業的發展有著長遠謀劃。在他看來,東莞接下來要全面建設并運營好“松湖药港”產業園,建設全市生物產業公共配套平臺、生物科普館和企業總部,并構建研發、孵化、中試生產、臨床注冊、產業化全流程垂直生態體系。
“在推动提升我市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公司计划建设生物药颁惭翱基地,為生物药公司提供专业、高效的生产外包服务,提高公司自主创新效率,加速成果转化。同时,规划建设两家高水平产业研究院,快速且显着提升我市生物技术产业科技水平。”宋涛表示,最后,设立产业基金,构建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服务东莞的生物产业合作联盟,推动行业内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人才流通等,形成健康活力的生物产业环境。
當前,東莞迎來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省改革創新實驗區“三區”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未來,隨著更多高潛力的企業在東莞集聚發展,多種生物医药產業生產要素的加速流通,從誕生之日起就承載著東莞轉型升級重任的生物医药產業將有望呈現更多企業的上市契機。
来源:i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