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打造發展新動能,破解全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立柱不夠、缺少龍頭大項目等問題,推動東莞高質量邁入萬億GDP俱樂部,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20年始,東莞市委、市政府作出集中力量謀劃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工作部署。經過對全市土地情況摸底、產業基礎研究,反復調研、多輪研究,形成《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實施方案》,提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7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統籌約60平方公裏連片空間,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並通過配套優質的產業空間和超常規的支持政策,建立重點招商企業名錄,編製產業鏈全景圖譜實行定點招引,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
目前,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正按照“一名市领导掛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份产业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张招商地图、一项配套基金、一项督查机製”的工作机製全面铺开、加快推进,形成基地建设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建设场面。
-01-
健全產業基地領導组织架构
建立协调推进机製
一是强化市级统筹管理,全面推行“七个一”工作机製。市委、市政府总结治水工作成功经验,提出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架构,强力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工作。总指挥部方面,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市政府秘书长和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作為成员;现场指挥部方面,由对应分管市领导任指挥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属地镇街(园区)和对口协调部门主要负责同誌任副指挥长。
目前,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工作架构已设置完成并开始运作,总指挥部叁次召开工作会议,审议基地红线、“一基地一政策”等重大事项议题;各基地掛帅市领导先后召开现场指挥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基地主要工作。
二是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充分利用指挥部工作推进机製。总指挥部发挥谋划、决策作用,各现场指挥部协调推进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联动配合,形成基地建设合力。广泛发动各级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形成总指挥部和各现场指挥部工作专班,设立了土地规划专班和基金体系专班,并新成立招商统筹专班。现时,产业基地共有各级各类工作专班9个,办公人员约100人,各工作专班人员全部到位,实体化运作,并已建立起工作例会、信息报送、联络员沟通等製度。
叁是製定工作要点及硬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及时间节点。围绕高标準完成专项规划、创新推出“1+狈”配套政策、高起点啟动首开区建设、高水平招商引资、深入开展空间整备、构建500亿元基金体系、打造产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平臺、持续推进科学管理等重点工作,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部门,明确时间节点,编製《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2021年度工作要点及硬任务》。《工作要点及硬任务》已以总指挥部名义正式印发,并形成相应任务分解表,总指挥部下来将参照硬任务研究製定督导考核方案,及时跟踪督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02-
创新构建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诉求,聚焦政策、空间、基金、服务、机製,构建“1+狈”配套政策体系,分期分批、动态推出。
一是基地发展的总体政策。出臺《东莞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基於打造政策高地、打造改革特区、打造服务专区叁个原则,製定精準有效的扶持政策。围绕加强统筹推进、提升创新能力、优化空间供给、支持公司培育、优化营商环境5大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确保创新力度和奖补标準在全国同领域中具有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是“一基地一政策”。围绕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定位,聚焦各基地主导产业关键环节,突出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各基地建设实际,分别出臺支持7个基地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各基地在享有总体政策扶持措施的基础上,同时享有各基地政策予以支持的其他事项。
叁是产业基金体系组建方案。研究製定《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方案》,提出按照“整体设计、分期募集、上下联动、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500亿规模的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子基金群,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杠桿放大、防范风险”的运作原则,重点支持产业基地范围内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优质产业项目招商和产业承载空间打造。
四是标準地改革工作方案。出臺《东莞市产业类项目“标準地”工作实施方案》,试点进行“标準地”改革,推行“标準地+土地资源和技术控製指标清单+区域评估”的供地模式,以片区為单位先行完成区域评估,并在区域评估基础上实施产业类项目“标準地”供应。年内,各基地原则上至少拿出1-2块连片产业用地进行标準地试点,试行“带设计方案出让”製度,实现“土地等项目”。
目前,《东莞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标準地改革工作方案已正式印发,《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先后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一基地一政策”已上报市政府审定,下来将加快推动政策审议和出臺,并同步啟动有关实施细则编製工作。
-03-
深入开展产业基地土地整备
拓展优化产业空间
一是全面摸排土地资源,统筹连片产业空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初步划定总规划面积约59.6平方公里(8.9万亩),基地红线范围内土地资源情况摸查工作全面展开,结合国土空间的底线管控,重点摸查基地内符合两规可立刻使用的土地情况、近期通过规划调整可开发利用土地、未来3-5年城市更新用地情况以及存量产业空间情况。
二是加强全市土地收储整备。结合土地现状梳理情况,建立工作臺账和收储整备计划,加快整备基地范围内规划和开发条件成熟、年内可掛牌出让的连片地块。年内,全市7大基地计划完成1609亩地块收储,并力争啟动1万亩土地整备。
叁是联动多方力量,打造低成本产业空间。按照“高品质、低成本、总量控製、择优认定”原则,落实一批有效低成本产业承载空间。支持市属国有、镇属集体公司等在国有出让用地上开发建设高标準厂房和洁凈车间,為高端高成长性製造业项目提供空间支持。各基地现已基本明确3-5万平方米低成本空间年度目标落实路径,年内预计可通过水乡科创中心、谢岗电子电气互连产业中心等项目提供约20万平方米低成本空间。
-04-
以高水平招商作為关键抓手
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
一是着力谋划一轮全球招商。5月21日,我市隆重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大会,推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政策,推出基地范围内首批50亩、100亩、300亩以上连片成熟地块,面向全球商企开展“揭榜”招商,大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1483亿元。
二是加强定向精準招商。围绕各基地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聚焦强链补链,全面分析产业链上下游,编製详细产业链图谱以及涵盖对应公司的重点招商目录,面向产业链龙头公司、隐形冠军进行精準招商,全年力争引进5个投资规模30亿元以上特大产业项目和一批“专精特新”项目。
叁是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基地结合产业发展定位,正在着手研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為项目準入、奖补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引入专业力量,开展高水平招商引资。
来源:东莞政研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