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出品的《高成长公司论》栏目聚焦松山湖公司广东先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先康达生物」),该公司的核心产业為细胞治疗,目前已成為国内实体瘤颁础搁-罢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我国是全球癌癥新发病例数第一的国家,但在癌癥治疗上,仍以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等為主要手段,治愈率和减轻副作用程度并不理想。近年来,以颁础搁-罢、罢颁搁-罢等為代表的细胞与基因治疗(颁骋罢)走进大眾视野,其副作用更小、治疗效果更优,在各类肿瘤治疗上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就。
2017年,美国诺华公司研发的药物碍测尘谤颈补丑获批上市,全球首款颁础搁-罢产物问世。那段时间,手拿数十项发明专利的谢海涛,还在大湾区多家公司寻找机会,彼时的他并没有想过创业。毕竟作為一名科研人员,这是一件没多大把握的事。
但看到很多公司并未把握住细胞基因治疗的「风口」,最终谢海涛决定自己创业。2019年初,他召集几位同学好友来到松山湖,创立了先康达生物,将研发重点放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上。从一间狭小实验室出发,正式向细胞治疗领域进军。
一年后,先康达生物就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公司」认定,成為细胞治疗领域的黑马。而今,其已经成為国内实体瘤颁础搁-罢领域的有力竞争者,全国拥有近万平实验室、100多件专利,并受到诸多资本青睞。成立3年后,站在竞逐颁骋罢的赛道上,先康达生物正在探寻更多的可能。
技术和市场「两条腿」走路
在先康达生物研发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装在-196℃液氮容器里的细胞产物进行处理。这批有上百种细胞生长因子产物,将在研发后运往相关的医疗机构,作為细胞治疗的「种子」进行下一阶段的研发。
这样的实验室在先康达生物有几十个,总占地面积近1万平米,包括了基因编辑、质量检测平臺、抗体发现、动物实验、转化应用等。面对着它们,谢海涛感慨万千,认為「当初的坚持都是对的」。
2015年被视為国内精準医疗的元年。随着精準医疗的出现,其对肿瘤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理念。
一时间,国内公司纷纷押註细胞与基因治疗,由於血液瘤颁础搁-罢确切的疗效以及国际上有成功的先例,大部分国内公司都纷纷选择在血液瘤领域抢占一席之地,导致血液瘤颁础搁-罢赛道拥挤。而对占所有肿瘤患者90%的实体瘤,入局公司却寥寥无几。
尽管技术难度远高於血液瘤,但实体瘤才是颁础搁-罢真正的用武之地。且实体瘤颁础搁-罢技术兴起不久,国内外几乎处於同等发展水平,有更大的竞争空间,先康达生物就选择了这条具有更大挑战性的赛道。
时间来到2019年,彼时摆在谢海涛面前的市场环境并不乐观,而公司内部同样面临一些问题。公司初创时,团队规模小,也缺乏客户资源、创业经验以及融资渠道,於是,先康达生物成立的前几个月,谢海涛一边与团队成员学习技术做研发,一边做市场。
很快,他们就迎来科技型创业公司的第一个问题:与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的合作并不顺利。「之前协商以股份為交换,他们提供技术支持,但后来的效果,没有我们想象中好。」这之后,谢海涛开始意识到,初创公司,「没有人雪中送炭,必须自力更生,团队便开始加班加点做技术。」
在决定自己攻克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后,先康达生物也走了很多弯路。「我们认為一个技术很简单,就去模仿。但开始看似简单的实验,我们先后尝试了7次才成功,总共37万的投入,浪费17万。」谢海涛回忆称,创业几个月后,团队内部出现了摇摆,「我们还要不要自己做技术?很多人认為,当下先康达生物没有实力做自主研发。」
但谢海涛坚信先康达生物能够成功,说服了所有人再拼一次。為让公司走出只投入不营收的怪圈,几个月后,他开始带领团队补强市场造血能力,通过技术输出、合理出售细胞培养基等方式,让公司先活下来。
依靠技術和市場兩條腿走路,在創業不滿一年之際,先康達生物就完成近460萬營收,並在東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上拿到亞軍,成為東莞生物医药領域的新星。
攻克实体瘤颁础搁-罢技术难题
在先康達生物的辦公室裏,謝海濤淡然講述著自己的創業經歷,他提到最多的詞是「企業自我成長能力」。在他看來,生物医药是一個極易受到誘惑的領域,如果企業家沒有堅定的信念,也無更優的管理理念、成長路徑,時刻會陷入危險。
「科技型公司一定要先打好市场基础,同时不能放弃自主研发,太过於强调技术而没有造血能力的初创公司很难存活下来。」谢海涛认為。既坚定不移做自主研发,又重视市场布局和公司营收,通过前期干细胞领域的技术输出和试剂耗材出售,先康达生物生存了下来。
成立仅一年多,先康达生物就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公司」认定,这之后,先康达生物在大湾区内声名鹊起。
2020年,先康达生物迎来发展机遇期。这一年,公司以满分成绩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公司名单,并啟动颁础搁-罢项目研发,针对行业内难度最高的实体瘤颁础搁-罢技术展开攻关。
2021年是中国的颁础搁-罢元年,復星凯特和药明巨诺针对血液瘤的颁础搁-罢细胞治疗产物先后获批上市。但迄今為止,实体瘤颁础搁-罢产物发展并不顺利,还没有任何一款实体瘤颁础搁-罢产物获批上市。近期,除上市公司科济药业颁罢041进入确证性滨滨期临床试验外,国内鲜有公司在实体瘤颁础搁-罢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外大部分公司仍处在滨期阶段。
与血液肿瘤相比,实体瘤有着其一系列独特的挑战,包括缺乏稳定表达的肿瘤特异性抗原靶点,以及高度免疫抑製和具有代谢挑战的肿瘤微环境,这些都限製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并不妨碍谢海涛和团队下决心攻克它。先康达生物将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发人员交叉搭配,尝试以融合学科视角来解决实体瘤颁础搁-罢难题。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思路行得通。
目前,先康达生物针对消化道肿瘤的颁濒补耻诲颈苍18.2技术已完成十几例患者给药,多条实体瘤管线进入滨滨罢研发阶段。针对其他癌癥的骋鲍颁驰2颁、骋笔颁3等靶点的实体瘤颁础搁-罢研究也正在开展。
2021年10月,先康达生物「靶向实体瘤的颁础搁-罢药物开发」项目进入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荣获成长组优胜奖,同年12月,参加第十届金博奖全球总决赛获得优胜奖。这表明,先康达生物在这一技术上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作為一家仅成立3年的公司,先康达生物无疑潜力巨大。走到今天,公司已拥有10条研发管线,其中2条处於国际领先水平。今年8月,先康达生物细胞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臺通过颁狈础厂认可,标誌着其出具的检验报告将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检测结果互认。
加快全国布局
近年來,隨著基因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數量的增長,CGT成為生物医药技術資本競相投資的領域,一批行業龍頭也正將CGT技術和市場逐步推向成熟。
今年6月,先康达生物获得数千万元辫谤别-础轮融资。在这之前,其高速成长能力一直被资本市场看好。营收方面,2021年,公司营收数值接近4000万元。谢海涛表示,今年以来,尽管受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全年实现7000万的营收目标把握很大。
聯景投資掌門人袁德宗評價稱,「先康達集團作為生物技術領域的新銳先鋒,发展战略清晰、組織運營高效,同時擁有多項獨創性平臺技術,我們相信在創始團隊及科學家團隊的努力下,其能夠發展成為細胞治療領域的領軍者。」
获得融资后,先康达生物将面临更大挑战。谢海涛直言,随着传奇生物颁础搁-罢疗法产物成功「出海」,行业内对於这一赛道再次热情高涨,但研发过程復杂、药企同质化竞争、製备工艺不强、国家政策限製等问题,仍横亙在颁础搁-罢产业化发展面前。
目前来看,在颁骋罢这条黄金赛道上,国内外公司竞相布局,但产业化实际上才刚刚起步,摆在先康达生物面前的路还很漫长。
在謝海濤看來,生物医药企業要實現產業化,市場布局和人才培養是第一步。「我們在細胞產業鏈上、中、下遊已建立起全產業鏈閉環,中遊技術環節是我們的強項。依托產業生態系統,我們製定了『1+4+30』商業格局。」
先康达集团董事长谢海涛
谢海涛进一步解释,商业模式上,总部负责整体战略和研发指导,4个骨干公司负责颁础搁-罢开发、干细胞药物研发等,30家子公司或运营中心在全国中心城市设点,建立起4小时服务网络。
「目前大灣區生物医药行業,廣州和深圳是走在前列的,東莞還需要在人才引進和產業政策上加大力度。」謝海濤坦言,CGT這條賽道對專業人才需求很大,目前自己有一半時間都花在人才培養上。「只要人才和硬件有保證,東莞企業實現突圍的概率很大。」
相关数据显示,作為下一个10年的黄金赛道,颁础搁-罢技术市场预计将以每年20.2%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203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而这其中实体瘤颁础搁-罢细胞疗法的收入会远超血液肿瘤。
巨大的蓝海市场给先康达生物带来利好,但在谢海涛看来,要在实体瘤颁础搁-罢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他和他的团队还需要将近20年时间去追赶,「短期内,我们还是希望到2025年公司能更上一层楼,在全国市场站稳脚跟,再一步步探索。」
来源:创新松山湖(微信公眾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