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两校联合召开了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暨联合学位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新光,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誌嶸,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徐勇军,两校医工融合创新团队、联合学位依托学院院长和专业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骨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2022年3月,廣東醫科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在生物医药和理工領域的優勢,啟動共建「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醫工融合聯合創新學院」,攜手探索「新醫科」+「新工科」。
当前,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已经成為当下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数字医疗与健康、智能医学与大数据、智能化医疗设备等产业的发展,医工融合创新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
对於同处松山湖科学城的两所高校,联合发起「由医向工」和「由工向医」双向探索、共同培养跨学科的復合型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
合作以来,两校瞄準医工交叉融合学科前沿,携手在康復辅助器具、智能医药与健康、生物力学、新型生物材料等领域开展医工融合深度合作,通过校际学科专业交叉,在医工融合领域大力推动了「科学研究新机製、人才培养新模式、产教融合新探索」。
两校作為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和医工融合联合创新学院的共同发起和共同建设单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广东省开创了高等教育联合学士学位培养的先河,正在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医工融合创新高地。
研讨会上,两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相关学院的院长及专业负责人就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匯报。「药学+化学」,「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叁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今年首届招生180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註和认可。
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首批进驻的6个创新团队负责人就目前团队建设和科研工作进展情况也分别进行了匯报。各团队在危急重癥预警系统、医用机器人、牙齿修復材料、染色体异常智能筛查等研究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接下来,中心将继续加快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和医疗健康机器人实验室等科研平臺建设,继续加大力度聘请优秀科研团队入驻,并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科研条件和产物应用转化服务。
通过本次研讨会,两校进一步总结经验,梳理难点,解决问题,明晰下一阶段思路和举措。两校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深化校际合作,在松山湖科学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工融合创新科技新高地,做好开创广东省联合学位先河的探索者,努力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创新松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