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星空mV视频

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

发布时间:2025-05-20 14:51:2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擅长「製造」的东莞,这一次要做「科技金融集聚区」,「千亿园区」松山湖承担重任。

  经过24年的发展,松山湖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氛围,金融资源快速集聚。尤其在近年来,园区发展全面提速,科技创新资源的密度和浓度不断提高,松山湖正成為科技与金融深度交融的鲜活样本,一场关於科技金融的进化之旅已经开啟。

  截至目前,园区进驻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220余家。基金数量及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上市公司和后备公司数量均居全市首位。这些均彰显资本增值的巨大潜力,「科技-产业-金融」的正向循环机製加速成型。

  image.png

  松山湖科学城。

  从深圳的风投神话到杭州的&辩耻辞迟;六小龙&辩耻辞迟;奇跡,科技金融是城市跃迁的密钥之一。「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是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标誌。」东莞市副市长、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陈庆松表示。

  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通过整合政策、资本、产业资源,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顺势而起

  战略棋局中的必然选择

  按照规划,今年年底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将正式开园。

  集聚区於今年3月26日啟动,14家头部机构与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6家金融机构及协会代表与东莞市金服公司(筹)签署集聚区首批入驻协议。

  集聚區規劃面積5200畝,首開區750畝。整體以松山湖通湖禮廊為軸,打造 「一軸兩翼」 的空間布局,包括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基金中心、金融業務運營中心、金融科技孵化器等業態。

  image.png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正式啟动。

  东莞市将以「叁个高地」(即政策创新高地、机构匯聚高地、产物创新高地)建设,围绕「金融新业态先行区、基金集聚区、政策创新区、产物示范区、生态样板区」五大核心定位发力。

  东莞為何要建设「科技金融集聚区」,為何选在松山湖?背后是四重战略逻辑的深度碰撞。

  政策導向與戰略布局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 「科技金融」 列為 「五篇大文章」 之首,明確了科技金融的發展方向。而廣東省 「十四五」 規劃提出,依托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打造珠江東岸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示範區,省《關於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幹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級市「打造多樣化多功能科技金融集聚區」。

  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有关负责人回应,在此背景下,东莞设立集聚区,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政策,以科技金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产业基础与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松山湖作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匯聚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以及770家国家高新技术公司,涵盖华為终端总部、生益科技、长盈精密、新能源科技等行业龙头公司。

  image.png

  华為溪流背坡村。

  松山湖形成了以由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網聯汽車支柱產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製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物医药與健康、新材料與新能源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未來產業共同組成的「1+4+1+X」現代化產業體系。

  这些高精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集聚区可以更好地满足东莞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从行业集聚效应与资源整合角度来看,通过打造集聚区,能够吸引银行、券商、保险、创投等各类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同时,集聚区可以整合政策、资本、产业等资源,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最后从提升区域竞争力角度来看,纵观海内外,无论是国内的深圳、苏州、合肥、杭州,还是国际上的硅谷、伦敦,都通过精準把握资本与产业的协同关系,实现了城市的创新转型与经济腾飞。各地都在积极发展科技金融,以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打造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有助於吸引更多的优质科技金融资源集聚,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可见,这是一场顺势而為,更是乘势而上的布局。

  image.png

  松山湖科学智匯城。

  

  资本集聚

  数据背后的生态效应

  当前,松山湖已经展现出金融机构聚集的明显趋势。

  截至目前,园区进驻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220余家,其中银行20家、证券公司9家、担保公司4家。已备案基金184家,占全市59%;总投资认缴规模962亿元,占全市75%,基金数量及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上市公司7家、上市后备公司57家,上市公司和后备公司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资本集聚背後,一切有跡可循,不斷完善的生態建造最為關鍵。近年來,東莞將金融業的諸多「創新」放在松山湖。

  2018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促进基金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出炉,為基金产业发展送上「政策大礼包」,松山湖迎来了基金业的第一次集聚。

  202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松山湖管委会叁方共同建设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助力东莞公司更好地对接、融入资本市场。

  2023年年底,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松山湖分中心揭牌,成為广东在积极探索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的新起点。於松山湖而言,获省级机构赋能,在强化金融助推科创产业升级有了新抓手。

  image.png

  「东莞外匯惠企服务点」揭牌。

  2024年9月,国家外匯局东莞市分局与松山湖管委会合作共建的「东莞外匯惠企服务点」,让公司更好地「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日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全域应用集聚区啟动建设。

  与此同时,松山湖主动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一系列创新政策和产物,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包括先后出臺《东莞松山湖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实施办法》《东莞松山湖支持公司融资发展实施办法》《东莞松山湖中小微公司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实施办法》等。

  相配套的政策也逐步構建及優化。2024年,松山湖修訂出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政策,設立每年總規模1億元的融資損失風險補償資金池,對貸款損失、擔保損失等予以補償,鼓勵金融機構 「敢貸願貸會貸能貸」,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

  今年,松山湖将推出「天使贷」「园区保」等政策性融资产物,通过「天使贷」填补无经营收入的初创公司获得银行贷款的空白,「园区保」实现「批量担保」,大幅提高担保贷款的效率。

  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2010年,松山湖人民法庭成為广东省首家「金融法庭」,并先后成立全省首家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创新做法更是被写进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立足审判為依法经营公司增信,东莞法院会同金融机构分析涉诉中小科创公司守法经营与资信情况,助力17家科创公司成功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贷』1.1亿元」。

  系列创新举措如同「磁石」,吸引着资本向这里匯聚,每年不间断举办投融资对接活动、园区与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联合走访调研公司等,以营造良好的氛围。

 

  接力赋能

  全周期服务的创新实践

  「公司的金融需求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农行东莞分行分析道。

  科技型初创公司因缺乏抵押物、经营不确定性因素多,往往需要信用贷款、天使投资和政策补贴等耐心资本的「加持助力」。成长型中小微公司面临「轻资产、融资难」问题,更迫切需要得到债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支持,以满足其购置设备和技术研发的资金需求。成熟期公司则更侧重於上市融资、并购重组、跨境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

  换句话来说,需要一个培育科创产业创新的资本接力机製,也就是搭建有利於科技型公司存活和壮大的金融生态。这正是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努力的方向。不是简单的资本註入,而是构建起覆盖公司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梯」。

  image.png

  松山湖科学城。

  在这个服务体系中,风投机构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毕竟深圳的「创投之都」神话、苏州的「产业资本交响曲」,无一不是以「基金」為代表的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经典案例。本次进驻集聚区的机构中,股权投资机构就占据相当比例。

  松山湖正形成国资基金引领,民营基金多点活跃的基金集聚形态。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中的五大母基金均落户松山湖,市场型母基金规模达150亿元,目标形成1400亿规模母子基金群。在政策型基金板块加持下,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通过财政和市属国企共同出资,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力争形成总规模不低於2000亿元。

  松山湖园区内,有一只属於自己的天使投资基金。2021年,松山湖园区先行先试对外发布啟动松山湖天使基金。松山湖天使基金由松山湖管委会出资设立,总规模达10亿元,首期规模為5亿元,由东莞科创金融集团作為管理人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湃泊科技、小豚智能等19个项目。

  东莞科创金融集团相关负责人分析,对处於创业早期的公司而言,因為公司流水不大,银行授信额度有限,会更偏向於股权投资,因為股权投资通常没有约定具体投资期限,相对来说,资金使用灵活性就高一点。

  image.png

  松山湖某公司车间。

  「我们急需集聚一批好的投资机构进来。我们希望他们过来主动挖掘项目。」东莞科创金融集团相关负责人认為,「早期投资」没有竞争,更多的是形成合力去服务这些初创公司,项目经理全流程跟进,出资只是其中一步,还需要做好為初创公司对接科研和产业集团资源、创业培训指导、与银行机构投贷联动等投后管理,加速公司成长。

  据了解,今年东莞科创金融集团将陆续成立东莞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东莞市人才创新基金等,同时还将借助接力基金等主动管理直投基金、市场型子基金、政策型子基金,全方位赋能东莞经济发展,让科技金融真正成為公司成长路上的「动力引擎」。

  

  聚链成势

  多维金融生态提高配置效率

  部分高科技公司动輒数亿元的融资需求,绝非某一家金融机构的「单线程」服务能够驱动,而需要银行、风投、券商、担保等机构组成「联合动力」,在多层次金融生态的运转中实现破局。

  在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银行、风投、券商、担保等不同领域的合作已经开展,為公司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202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联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松山湖高新区成立了首批6支「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成立一个多月,服务队联合為公司「出诊」800余次、「开方」1000余项,提供各类融资金额超100亿元。

  「由人民银行和政府部门统筹,成立『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可以说是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一次新突破。」联动服务队成员东莞科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动服务队不仅能够帮助团队内的金融机构实现客户资源的互通有无,快速推进业务落地,更关键的是通过团队成员联合「把脉问诊」,将前期相对孤立分散的1对1「专科门诊」,升级為高效协同的5对1「全科会诊」,满足公司各发展阶段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提升了公司的融资效率和获得感。

  image.png

  「融匯松湖」专精特新投融资专场活动。

  在探索联动服务新模式方面,目前,各团队已成功落地「科创贷+批量担保+保险服务」「股权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贷+批量担保」等服务模式。

  如,东莞市科创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运用天使基金实现对广东蓝潜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的投资后,又在日常跟踪过程中得知,该公司急需短期资金进行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随即第一时间召集联动服务队内银行、担保、保险等团队成员,共同上门為公司「把脉问诊」。最终,团队提供的「投、担、贷」一体化授信业务合计為公司提供近2000万元「股权+债权」资金支持,切实解决公司「燃眉之急」。

  更深远的影响在於,这种跨业态协作推动了金融机构间的能力互补——银行参考风投机构的项目评估灵活调整授信额度,公司则通过股债结合的融资方式,既获得充足资金又降低股权稀释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image.png

  松山湖科技公司投融资对接会。

  

  政策驱动

  製度创新的底层支撑

  在业界看来,要让科技金融加速发展,要有政策的驱动,更要有系统的布局。

  「東莞的 『材料』很多,但是需要有人把它炒成一盤菜。」東莞市私募基金業協會秘書長王柏表示,資金端方面,本土資本需要大力挖掘,有望成為集聚區發展的重要增量,項目端來看,東莞高新技術企業過萬家,60余家上市公司,還有一批「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這裏還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平臺。如今集聚區來了,可以從更高的角度進行統籌,賦能東莞的科技產業。

  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松山湖目前正研究修订支持科技型公司创新发展政策,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赋能效应。同时,松山湖正起草具有竞争力的科技金融集聚区政策。

  image.png

  14家头部机构与松山湖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政策创新高地」方面,松山湖将製定科技金融集聚区政策,包括鼓励金融机构落户,优化母基金出资比例,并在返投和收益让渡方面给予支持,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以更具含金量的政策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生态。

  建设「机构匯聚高地」方面,松山湖将完善空间载体等各项功能要素,优化环境和配套服务,吸引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财务顾问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匯聚优质创投项目和科技金融资源集聚,构建覆盖科创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建设「产物创新高地」方面,设立松山湖百亿母基金,联合市属金融国企、中信集团等合作设立种子基金、人才基金、天使二期基金、产业链发展母基金等基金,构建「投贷债保」联动机製為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动能。同时,持续完善科技型公司评价体系,强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导向,全力破解公司「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image.png

  松山湖科学城。

  「一个是机构自我生存能力,一个是它生存所需要的土壤。」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机构进驻的两大关键,需要政策的加持,更需要有可以投的项目,可以开展的业务,「拼的不一定是数量,而是质量,松山湖将科技金融往高质量发展方向引导」。

  未来,松山湖不仅是资本与科技的交会点,更是城市转型升级的试验场,通过强化「科技-产业-金融」正向循环机製,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雨林」,让集聚区真正成為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标誌。


来源:创新松山湖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条:没有了&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下一条:医工融合是新发展方向?松山湖这场讲座透露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