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27日,由松山湖管委会和廣東醫科大學主辦,我司聯合華為共同承辦的生物医药與大健康松山湖峰會成功舉辦。峰會以“鏈接·融合·引領 共建生物医药與大健康開放創新生態”為主題,聚焦生物医药與大健康創新與轉化。
本次峰會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侯凡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医疗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廣東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首席科學家韓德民,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制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緣藥業研究院院長肖偉,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友誼獎獲得者、廣東醫科大學雙聘院士MartinG.Banwell等十多位生物医药與大健康領域專家院士出席,部分院士還在大會做了主題報告分享。大會開幕式上,松山湖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歐陽南江和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分別做了致辭和表態,都表示將全面支持松山湖生物医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峰會通過創新生態大會、生物医药與大健康創新與轉化論壇、高質量發展咨詢會、融合對話、松山湖生命科學之夜、創新生態高峰對話等系列活動,推動松山湖生物医药產業創新發展。
我司发起成立
生物医药與大健康灣區創新生態聯盟
在大會上,由高校代表廣東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國有平臺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龍頭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東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菲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醫療機構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壹醫院、投融資機構廣東恒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等共同發起,融合“政產學研醫融”六大創新要素的生物医药與大健康灣區創新生態聯盟正式成立。
联盟啟动仪式中,作為松山湖生物产业壹路发展的发起者和亲歷者,我司宋涛董事长以东莞市政府顾问、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会长和国企董事长身份代表联盟发言,他表示,2012年是东莞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起点,通过成立国有平臺麻花星空mV视频,负责全市生物技术产业的招引培育工作。那个时候的东莞才刚刚处於转型起步期,整个社会对於生物技术这壹新兴产业认可度并不高,但在市委、市政府和松山湖管委会的有力领导和支持下,他带领大家全力以赴,不忘初心,坚持开展产业的招引、培育和建设工作;2014年,麻花星空mV视频又发起成立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通过搭建平臺、整合产业资源、促合作。
十年發展,成功助力東莞松山湖生物技術產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現已集聚了400余家覆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幹細胞與再生医学、化妝品、保健品等不同領域企業,湧現了不少產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有國內排名前列的大型生物医药企業東陽光藥業;有國內領先的生物制藥企業,在中國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市場占有率第壹的三生制藥;有科創板上市,榮獲過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的普門科技;也有中國最大的診斷試劑原料供應商菲鵬生物等。同時,在松山湖還建立起了廣東省医疗器械檢驗所東莞中心、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聯捷生物化學全分析平臺等生物公共服務平臺;也擁有東陽光等壹批企業還建立起院士工作站、國家級應用示範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松山湖生物技術產業生態初步建立。
宋濤董事長表示,松山湖生物医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現在正需要壹個產業聯盟來整合各方面資源實現產業要素進壹步互聯互通,優化提升產業發展生態。聯盟是壹個由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投融資機構等多方組成的學術共同體、創新聯合體、產教融合體,堅持以下合作共識:
壹是促进链接,匯聚整合优势资源;
二是深化融合,共建开放创新生态;
叁是服务引领,打造新型高端智库;
四是开放合作,构建协同创新高地;
五是精準对接,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六是互信互利,实现共享共建共赢。
我司十年的堅持,完成了松山湖生物技術產業的基礎搭建。生物医药與大健康灣區創新生態聯盟的建立,將打造松山湖生物技術產業“政產學研醫融”開放創新生態,期待助力東莞生物技術產業早日實現千億目標。